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12-07
工伤,也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或工作伤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活动中遭受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伤的处理程序和待遇,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在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相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向企业负责人报告。企业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或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报告。因此,工伤事故发生后,企业首要任务是上报事故。
单位需要对职工进行工伤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然而,如果职工因以下原因受伤,则不被认定为工伤:1、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导致伤亡;2、因醉酒导致伤亡;3、自残或自杀。
当职工被认定为工伤且经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为一级,最轻为十级。如果单位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根据《行政诉讼法》,用人单位有权就鉴定的合法性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方式包括:
因此,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包括医疗费、康复费、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辅助器具费、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五级、六级伤残待遇以及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