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待遇法律知识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3-11-04

 
279247
导读:为了响应国家相关对员工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我国各省都制定了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工伤保险条例,其中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也制定了一系列对于广东省所有企业职工工伤的保护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内容有哪些,手心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详细请阅读下文。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 总则

为了保障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能够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章 工伤认定

职工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四)患职业病;(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四章 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职工因工伤需要治疗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及时救治工伤职工。治疗费用应当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终结期确定,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工伤职工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等级后,享受伤残津贴和工伤医疗待遇。工伤职工在鉴定伤残等级后仍需治疗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一级至四级伤残,享受伤残津贴和工伤医疗待遇;五级至十级伤残,享受工伤医疗和停工留薪期待遇。

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本人要求退出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办理伤残退休手续,享受相应的待遇。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基金的规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根据伤残等级来支付的,具体标准如下:一级伤残为二十七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二十五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二十三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二十一个月的本人工资。

伤残津贴

根据工伤保险基金的规定,伤残津贴是按月支付的,直至本人死亡。具体标准如下: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五,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如果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

伤残退休手续和基本医疗保险

办理伤残退休手续的工伤职工需要参加统筹地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照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应由用人单位缴纳,但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伤残职工与原单位的劳动关系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如果退出工作岗位,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伤残津贴的调整

伤残津贴每年将参照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调整办法进行调整。

伤残职工户籍迁回原籍的待遇

如果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户籍从单位所在地迁回原籍,其伤残津贴可以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标准每半年发放一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发给六个月的安家补助费。所需交通费、住宿费、行李搬运费和伙食补助费等,由用人单位按照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伤残职工户籍不在统筹地区的待遇

如果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户籍不在统筹地区,本人要求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可以与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协议,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以下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标准计发。

伤残津贴

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发十年。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按照以下标准计发:一级伤残为十五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十四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十三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十二个月的本人工资。

生活护理费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发十年。

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标准为:五级伤残为十八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十六个月的本人工资。

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

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五级、六级伤残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待遇

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标准为:五级伤残为十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八个月的本人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标准为:五级伤残为五十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四十个月的本人工资。

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的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十三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十一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九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七个月的本人工资。

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待遇

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依法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标准为:七级伤残为六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四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二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一个月的本人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标准为:七级伤残为二十五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十五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八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四个月的本人工资。

工伤保险待遇的计发标准

计发工伤保险待遇时,如果职工的本人工资低于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前本人十二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将按照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前本人十二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为基数计发。如果缴费工资不足十二个月,将以实际缴费月数计算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如果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将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百计算;如果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将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计算。

工伤复发的待遇

如果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将享受工伤待遇,具体待遇标准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工伤职工死亡的待遇

如果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将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丧葬补助金

为六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供养亲属抚恤金

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具体标准为:配偶每月百分之四十,其他亲属每人每月百分之三十,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十。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当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标准为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

如果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其近亲属将享受上述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其近亲属也可以享受上述待遇。供养亲属抚恤金每年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调整,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调整。

工伤期间发生事故或下落不明的待遇

如果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如果被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应当退还已发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

定期领取伤残津贴的人员或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供养亲属,每年需要提供由用人单位或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生存证明,方可继续领取。

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

如果工伤职工丧失享受待遇条件、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或拒绝治疗,将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和筹集

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包括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滞纳金、财政补贴和其他收入。

工伤保险基金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情况、工伤发生率等因素,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工伤保险费的缴纳

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

对于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地级以上市统筹。工伤保险基金应当建立储备金,市级统筹按照工伤保险基金征收总额的百分之十五建立储备金,其中,市级储备金留存百分之十,向省级储备金上解百分之五。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职业康复、伤残人员异地安置和基金不敷使用时的调剂。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并按照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全部转入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工伤保险待遇、职业康复费用、工伤取证费和劳动能力鉴定费、工伤预防费等支出项目。其中,职业康复费用和工伤取证费、劳动能力鉴定费的比例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工伤预防费、工伤取证费和劳动能力鉴定费作为专项经费管理使用。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挪作其他用途。

监督管理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实施社会监督。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职工有权监督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及缴费情况,用人单位应如实通告职工因工伤亡、参加工伤保险和缴费情况。用人单位和职工有权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工伤保险缴费和待遇支付情况,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提供相应的查询、咨询服务。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有关单位或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关于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根据规定,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了工伤确认的条件范围以及工伤期间应享受的工伤赔偿和工伤待遇等相关情况。如果所在单位不依法给予相关待遇,员工可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延伸阅读
  1. 外卖小哥出车祸死亡买家有责任吗
  2. 依法赔偿双脚粉碎性骨折
  3. 工伤不报销的是否可以行政诉讼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七级伤残待遇
  5. 工伤保险死亡赔偿的时效限制

工伤赔偿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
  2. 工伤十级私了赔偿金额的合理性
  3.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处理程序
  4. 劳动合同工伤的赔偿标准
  5. 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开庭通知书会寄给谁
  6. 受伤如何申请工伤赔偿
  7. 劳动能力鉴定出来后如何申请赔偿
工伤赔偿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