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09-25
当员工对工伤鉴定结果表示不满时,他们可以选择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结果仍然不满意,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经过仲裁后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可以选择进行民事诉讼。在提起民事诉讼之前,必须先进行仲裁,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对于发生工伤争议的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
(一) 对于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其近亲属或所在单位不接受工伤认定申请的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 对于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其近亲属或所在单位不接受工伤认定结论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 对于用人单位不接受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 对于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相关协议或规定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五) 对于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存在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鉴定应该在当地劳动局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如果经过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认定申请人符合工伤标准,申请人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会和用人单位寻求赔偿。赔偿金额根据工伤鉴定结果确定的伤残等级来确定。如果双方对工伤鉴定结果有异议,也可以申请进行二次鉴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还设立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库中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相关知识和良好的职业品德。
进行工伤鉴定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被认定为工伤;第二,病情相对稳定或停工留薪期满。因此,不同伤情的工伤鉴定时间不同,且并非完全取决于伤情的恢复情况。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进行工伤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