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9-20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设立,工伤鉴定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1. 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2. 鉴定者需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以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于每周一、二、三、五进行鉴定。
3. 鉴定办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由专家确认后,需交纳200元鉴定费。如材料不全,由办公室出据委托诊断后,再进行鉴定。
4. 鉴定办每周四定期召开鉴定会,做出等级或结论,并进行公布。
5. 自鉴定材料收下登记之日起15日后,单位劳资人员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全部材料。
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狭义的工伤鉴定指致残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又称劳动鉴定,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劳动者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别和评定的过程。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通常只负责因工伤或因病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工伤鉴定即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后,需向人社局工伤认定部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被安排在专门的医院进行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
根据规定,应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按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可由自己或用人单位向市级以上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根据工伤鉴定结果,可要求用人单位进行相应的赔偿,根据不同等级有相应的赔偿标准范围,可根据标准进行协商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