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4-12
医疗纠纷或投诉发生后,所在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未报告的负责人将承担可能发生的一切后果。科室应先进行调查,并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事态,争取在科内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同时,科室应接待纠纷患者及家属,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并针对患者的意见解释有关问题。如果患者能够接受解释,纠纷投诉到此终止。
医务科接到科室报告或家属投诉后,应及时做好登记,并与科室主任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如果患者能够接受解决方案,纠纷投诉到此终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解决方案,请患者提供书面材料,说明问题的认识和要求。医务科在调查落实后,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分管院长汇报。与患者协商处理意见,如果患者接受,处理到此终止。
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建议患者或家属按法定程序进行医疗鉴定。如果患方不鉴定、不起诉、也不听解释,对我院正常医疗秩序构成影响的违法行为,将依照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上报县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处理。
医疗机构篡改、伪造、隐匿、毁灭病历资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给予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将被吊销。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机构将未通过技术评估和伦理审查的医疗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如果情节严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给予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将被吊销。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