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程序:从报告到结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从报告到结论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7

 
387215
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证据,有助于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准确鉴定、准确定性和正确处理。因此,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只有立即报告,医疗单位才能及时派专门人员保管各种为查明案情所需的材料和封存保留现场,以避免发生某些不利于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和处理的情况。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第一步:报告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医务人员在发生或发现医疗事故时,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医疗机构还应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轻患者的不良影响,并为准确鉴定和正确处理医疗事故提供第一手资料和证据。

第二步:防止损害扩大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这些措施包括进行辅助检查、采取治疗方法、采取其他措施等,以减轻患者的损害程度。

第三步:保管资料,封存现场实物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抢夺病例资料。医疗机构应封存和保管病历资料,并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启封。对于涉及药品、血液等引起不良后果的情况,医患双方应共同封存现场实物,并由医疗机构保管。如需检验,应由双方共同指定的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验。保管和封存资料和现场实物是为了确保医疗事故的准确鉴定和正确处理。

第四步:调查

医疗单位应立即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调查的过程包括对证据的检验、对活体和尸体的检查、对相关人员的调查访问等。这些调查工作是为了寻找医疗事故的根据,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过程,为正确处理医疗事故提供依据。

第五步:作出结论

医疗事故处理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对事故的处理意见。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案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情况和理由。对于构成医疗事故的案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责令医疗责任人员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对构成医疗事故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报告、防止损害扩大、保管资料和现场实物、调查以及作出结论。在处理医疗事故时,医疗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应严肃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防止不必要的伤害出现。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医疗纠纷赔偿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2. 医疗纠纷案例处理步骤详解
  3. 医疗纠纷处理途径不包括什么
  4. 医疗纠纷多久能处理清楚记录
  5.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多长时间啊
  6. 医疗纠纷怎么处理最快
  7. 医疗纠纷期限多长时间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