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者做二次手术属于医疗过错吗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7-26
导读:对患者做二次手术不代表属于医疗过错,根据病情的需要院方对患者做二次手术是很正常的,对医疗过程的认定标准是,医疗过错的主体必须是正规的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有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给患者造成了人身损害。
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法律评判
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并不一定构成医疗过错。医疗过错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医疗事故的主体;
2. 行为具有违法性;
3. 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
4. 过失行为与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
以下情况不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1. 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危重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2. 患者病情异常或体质特殊,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意外;
3. 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
4.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5.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6. 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
医疗机构推定有过错的情形
当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到损害,以下情况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与诊疗规范相关的规定;
2. 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 遗失、伪造、篡改或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过错赔偿争议的诉讼流程
医疗过错赔偿争议的诉讼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 原告提起诉讼;
- 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 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 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 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 法庭辩论终结后,应根据法律及时作出判决。如果可以调解,还可以进行调解;
- 判决宣告。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不同,具体的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仅凭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就认定医疗机构或医务工作者存在重大过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不配合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二次手术并导致损害后果,医疗机构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