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3-01
当医疗纠纷发生,患者及家属可以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并提出查处要求。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应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若病人死亡,应主动提出尸体解剖。
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一般医疗纠纷可由医务部与病人协商解决。若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解决结果,则将调查结果报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
医疗纠纷处理小组或医疗单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具体研究,查找问题,吸取教训,制订出处理意见。
将处理意见与病人或家属商谈,争取协调解决。若医疗单位存在问题,可进行经济补偿或赔偿。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若纠纷未能解决,患者或家属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对首次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若病人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或患者近亲属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可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医疗过失的构成要素包括行为人有法定的注意义务和行为人具有履行注意义务的能力等。在医疗事故争议中,需要了解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根据鉴定结论和相关法规及制度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