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4-01-09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采取查封、扣押等限制保全标的物使用、流通等保全措施,或者保全可能对证据持有人造成损失时,人民法院应当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一般情况下,证据保全对保全对象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影响较小,不会损害证据持有人的财产利益,因此,证据保全通常不需要提供担保。
然而,根据该条款的明确规定,只有在符合特定情形时,才需要提供担保。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证据保全的其他程序适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相关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可以在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根据该条款的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否则申请将被驳回。
换句话说,诉前财产保全必须提供担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保全时,应当提供担保。
然而,从担保的制度功能来看,它以保障权利的最终实现为根本目的,而证据保全以对特定证据材料进行固定、保存以备后用为目的,它保全的是证据的证明价值而非经济价值。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担保并非证据保全所必需。
因此,《证据规定》第二十六条并未区分诉前和诉中证据保全,可以理解为,诉前证据保全是否提供担保亦应按照《证据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判断,而不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对诉前财产保全的规定,必须提供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