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害赔偿和定金的区别有什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2-22
导读:违约损害赔偿和定金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特征,前者在原则上以补偿为主,分为约定损害赔偿金和法定损害赔偿金。后者是一种合同的担保方式,具有从属性,实践性,要式性的特点,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的。
一、违约损害赔偿与定金的区别
1. 违约损害赔偿金的特征
违约损害赔偿金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违约损害赔偿金的特征包括:
- 以补偿性为原则,以惩罚性为例外。根据等价交换原则,任何民事主体一旦造成他人损害都必须以同等的财产予以赔偿。
- 分为约定损害赔偿金和法定损害赔偿金。法定损害赔偿金又可细分为惩罚性法定损害赔偿金和补偿性法定损害赔偿金。
- 履行合同义务的补偿性责任是其首要的、基本的功能,惩罚是其例外的、补充性的功能。
2. 定金的特征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为担保合同的履行,按合同的约定预先向对方支付的金钱。定金具有以下特征:
- 是合同的一种担保方式,同时也是发生违约时对违约方不利的一种违约责任形式。
- 具有从属性、要式性、实践性。定金从实际交付之日起于实际交付的数额上有效成立。
- 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二、违约损害赔偿规则
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依法或根据合同规定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违约引起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约定赔偿、一般法定赔偿和特别法定赔偿。
1. 完全赔偿原则
违约方承担补偿性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两部分:
- 实际损失:指因违约行为遭受的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但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 可得利益损失:主要指利润的损失,例如获得标的物以后转卖所获得的纯利润。
2. 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
补偿性损害赔偿受到以下限制:
- 可预见规则:损害赔偿的数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 减损规则: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 损益相抵:如果违约行为在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同时,还给对方带来了收益或者给对方减少了费用的支出,则在计算损害赔偿的数额时应当减去该收益或者节约的费用。
- 过错相抵: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违约方主张扣减相应的损失赔偿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违约损害赔偿规则包括完全赔偿原则和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赔偿的范围由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两部分共同组成。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包括减损规则、损益相抵和过错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