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5-22
根据现行法规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免责条款作为一种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排除或限制当事人的未来责任。因此,免责条款应受到《合同法》第52条、第53条、第54条、第47条、第48条、第51条和第40条的规定调整。
根据风险分配理论,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可以确定。根据该理论,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免责条款,以减轻或免除其未来可能发生的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40条和第53条,可以根据违约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
我国目前并未采用根据违约的轻重来确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的方法。
免责条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免责条款作为一种合同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根据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任何企图援引免责条款免责的当事人必须首先证明该条款已经构成合同的一部分,否则他无权援引该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是在事先约定的情况下设立的。当事人约定免责条款是为了减轻或免除其未来可能发生的责任。因此,只有在责任发生之前,当事人之间通过事先约定且生效的免责条款,才能导致当事人的责任的减轻或免除。与通过和解协议减轻责任不同,免责条款的设立是在责任产生之前进行的。
免责条款的目的是免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可能承担的责任。根据不同的目的,免责条款可以分为限制责任条款和免除责任条款。限制责任条款将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在合同中规定卖方的赔偿责任不超过货款总额。免除责任条款则是完全免除当事人的责任,例如,商店柜台上标明“货物出门,恕不退换”。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法律对免责条款的有效条件要求更为严格,但由于免责条款和限责条款的目的都是排除当事人未来的责任,因此一般将其统称为“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与附条件的合同也有所不同。虽然在设定免责条款时,当事人也可能在条款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当这些条件成就后,当事人将被免除不履行合同的责任。然而,免责条款只是合同的一项条款,其设定的目的只是为了限制和免除当事人未来的责任,并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换句话说,免责条款不会导致合同的生效或解除。而附条件的合同中,当事人设定一定的条件,旨在通过条件的成就或不成就来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如果条件成就,将会导致合同的生效或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