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02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情况下,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如果定金无法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对方可以要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由于我国规定的定金是违约定金,它与违约金在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同时适用违约金和定金将不仅对违约方施加过重的责任,而且责任后果与实际造成的损失相比相差很大,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当事人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并且只能由守约方选择一种对其最有利的责任形式,而不能同时适用两者。
违约金可以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明文规定了适用情形、比例或金额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自行约定适用情形、比例或金额的违约金。如果合同中只对违约金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并且相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金额的,那么可以按照《民法典》中关于承担违约金责任的一般原则执行。
如果合同中没有规定违约金条款,法律也未规定违约金比例或金额,但违约方造成了对方损失,那么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应根据对方实际遭受的损失确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违约金的比例没有固定规定,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具体的违约金比例取决于具体情况。例如,如果开发商延期交房,违约赔偿可能为万分之二;如果买方违约,定金可能无法退还;如果卖方违约,可能需要加倍返还定金。一般来说,涉及开发商违约的情况下,赔偿比例较低。
司法解释中的“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是对违约金过高的一种解释,而不是对违约金比例的规定。
综上所述,作为商品房买卖双方,应了解违约金和定金不可以同时使用的情况。根据规定,合同中既规定了违约金又有定金条款的情况下,发生违约后,双方应选择一种方式确定赔偿方案,而不能同时要求违约金和定金。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弥补损失,将取决于双方的协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