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1-05
一项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按约履行,从而引起纠纷。这些客观原因是指由于非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所导致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化而引起纠纷的原因。
例如,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无法全部或部分履行。双方当事人对不可抗力的范围、受损一方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以及不可抗力是否已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等问题的看法可能不一致,从而引发纠纷。
另外,由于合同订立时未考虑周全,例如履行地点不明确、质量规格不明确等情况,当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时也会引起纠纷。合同纠纷既可能由单纯的主观原因或客观原因引起,也可能同时存在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合同纠纷归根结底是与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相违背的结果,除非一方当事人有意欺骗对方以谋取利益。合同在履行甚至终止时发生纠纷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在发生纠纷后如何有效地解决纠纷。
合同纠纷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决:
(1) 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纠纷发生时通过再次协商,基于双方利益的尊重,达成一致解决争议的方式。和解是当事人自由选择的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但并非合同纠纷解决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也可以直接选择其他解决纠纷的途径,而无需经过协商和解。
(2) 调解
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运用说服和教育等方法解决合同纠纷。调解有两种方式:一是当事人可以向纠纷发生地或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二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居中对合同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申请行政调解的纠纷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包括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申请人、具体的调解请求和事实根据,以及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
(3) 仲裁
仲裁是指发生合同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并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具有“准司法”性质,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4) 诉讼
诉讼是指合同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处理合同纠纷。这是解决合同纠纷最常见的方式。经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必须履行法院作出的判决书或调解书,拒不履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协商一致的结果,双方需要按照合同的内容履行相关义务。一般来说,合同纠纷的发生很可能是因为一方不愿或无法履行合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