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0-02
合同不成立的情况下,当事人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而接受该财产的当事人则具有返还财产的义务。由于合同不成立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之间从未存在过合同关系,因此应该将双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恢复到合同未曾订立过的状态。返还财产的目的是使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恢复到原始状态,因此无论接受财产的当事人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返还财产的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后的原则是以返还财产来恢复原状。然而,在某些个别案件中,有些财产无法返还或返还已经失去意义,例如合同涉及的标的物已经灭失导致无法返还原物,或者原物是特定物无法替代返还。为了实现恢复原状的目的,即视为没有发生过,应当对对方当事人进行折价补偿。
因合同的无效或被撤销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如果过错方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应当赔偿对方因过错行为而产生的财产损失。
合同不成立的前提是不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因此也不存在履行合同的责任,更不会存在违约责任。然而,在债权当事人之间并非不产生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当合同不成立时,涉及到财产返还和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应当参照合同无效或撤销的法律后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