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02-28
根据《民法典》第13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因此,门面无偿使用合同的签订需要满足合同生效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根据《民法典》第14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合同当事人应当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真实表示意思,并且遵守上述条件,以使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民法典》第13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如果法律规定了特定的形式,则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执行。
根据《民法典》第13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除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行为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1、注意义务与责任不同
有偿合同的债务人应尽较高的注意义务,其责任较重,应对故意和一切过失负责;而无偿合同的债务人则负较轻的注意义务,仅对故意或重大过失负责。
2、对缔约人的要求不同
有偿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需要经过其代理人的同意;而对纯获利益的无偿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订立合同。
3、撤销权的行使不同
如果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请求撤销该无偿行为。如果债务人将其财产有偿转让给第三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只有在其转让价值明显不合理且受让人故意时,债权人方可请求撤销该行为。
4、返还义务的存在与否
如果无处分权人通过有偿合同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取得该财产,原则上对于原物所有人不负返还义务。如果通过无偿合同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原物存在时,第三人负有返还原物的义务。
综上所述,无论是门面无偿使用合同还是其他类型的合同,在当代社会都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对民事行为生效要件的规定,以确保合同的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并且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