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5-16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认定:
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以欺诈为由请求宣告合同无效的,当事人需要证明以下要件事实:
- 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
- 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 相对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 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
以胁迫为由请求宣告合同无效的,当事人需要证明以下要件事实:
- 有实施压力的胁迫行为,如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之行为;
- 胁迫行为须是非法的;
- 有胁迫的故意;
- 相对人因胁迫而产生恐惧,因恐惧而订立了合同。
以恶意串通为由请求宣告合同无效的,当事人需要证明以下要件事实:
-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欠缺效果意思,即表示行为与内心真实意思不一致;
- 非真意表示系与相对人通谋实施;
- 行为人有主观上的恶意,即明知或应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违约责任可以分为两类:
1. 不履行合同义务,即毁约行为,指债务人拒绝履行任何合同义务;
2. 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包括迟延履行合同义务、履行合同义务有瑕疵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应当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进行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合同无效后,双方对违约条款的约定也是无效的,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