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4-15
根据国家规定,借贷的利率超过或者变相超过36%,即构成高利贷。虽然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但是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度,否则将构成高利贷。
高利贷应该有一个法定界限,但是不能简单地以银行贷款利率为参数。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民间借贷指导利率。一旦超过指导利率上限,即构成高利贷。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如果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定指导利率,超过部分应该无效,债权人对此部分无请求给付的权利。
高利贷是指超过正常利率的借贷。至于利息超过多少才构成高利贷,在立法和司法中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解释。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只能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本着保护合法借贷关系、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对具体的借贷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认定是否构成高利贷。这种观点还认为,在确定高利贷时,应该注意区分生活性借贷和生产经营性借贷。生活性借贷只用于消费,不会增值;而生产经营性借贷的目的是获取超过本金的利润,因此其利率应高于生活性借贷的利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如果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适用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如果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也不予支持。除了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外,如果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如果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所谓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以上就是关于高利贷相关问题的回答。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该部分利息受法律保护。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属于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