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约定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如何合理约定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25

 
264371
导读:借款合同约定违约金的具体情况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一般情况下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双方可以根据协商达成的一致意见来进行处理,但如果过高的违约金标准,在法律上是不被承认的。

如何约定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约定没有统一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的违约金金额,也可以约定违约所引起的损失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的金额;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的金额。

《民法典》对违约责任的规定

第五百八十一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由第三人代为履行的费用,但根据债务性质不得强制履行。

第五百八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遭受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这些损失。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所引起的损失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增加违约金的金额;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适当减少违约金的金额。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应履行债务。

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支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在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具备定金的效力。如果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对定金数额的变更约定。

第五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的条款。

如果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对方可以要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第五百八十九条

债务人按约定履行债务,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的,债务人可以要求债权人赔偿增加的费用。

在债权人接受迟延期间,债务人无需支付利息。

如果债务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情况,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借款合同内容和相关条款的处理应严格遵循上述法律规定,特别是对于不同违约责任所认定的违约标准,如有疑问,可以咨询律师进行界定,并对违约金进行认定,以避免错误适用法律的情况。

延伸阅读
  1.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2. 借款过程中约定的劳务费是否能认定为借款利息
  3. 校园贷不还法院受理与恶意欠款
  4. 非法集资担保的法律效力
  5. 案情回放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一、物业费违约金上限
  2. 违约金的定义和作用
  3.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责任
  4. 仲裁裁决书关于原告与被告劳动纠纷的裁定
  5. 担保人的作用及担保范围
  6. 违约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及相关规定
  7. 劳动合同期间辞职的违约责任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暑期辅导班租房合同范本
  2. 上海市买卖合同范本
  3. 电动车销售合同范本
  4. 建筑行业劳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