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24
含违约金的借款合同的有效性受以下条件的限制:
借款合同的缔约方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借款合同的各方必须真实、明确地表示其意思,不得有虚假、误导或隐瞒的情况。
借款合同的内容和约定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借款合同的出借方必须按照约定履行出借义务,即提供借款资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情形下的民间借款合同被认定为无效:
借款人通过套取金融机构贷款后再转贷他人。
借款人通过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获取资金后再转贷他人。
出借人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却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
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将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
借款合同的内容和约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借款合同的内容和约定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借款合同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可以另有约定。
借款合同的内容通常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借款人在订立借款合同时,应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如有预先扣除,应按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借款人未按约定收取借款的日期和数额,应按约定日期和数额支付利息。
如借款人未按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
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的,应按约定或国家相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另有约定外,应按实际借款期间计算利息。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如贷款人同意,可以展期。
需要注意的是,借款合同的无效性并不是因为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如果借款的用途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或者涉嫌非法集资等情况,这样的借款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