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07-09
根据之前合同中的约定,需要最终确定违约金的金额。违约金可以根据其产生的依据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指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情况和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当一方发生法律规定的违约情况时,应按照法律规定的金额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而约定违约金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的违约金。《民法典》第588条仅规定了约定违约金的情况。约定违约金主要适用于合同债务,但也可以约定法定债务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约定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根据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根据约定违约金的目的,可以将违约金分为赔偿性违约金、惩罚性违约金和责任限制性违约金。在确定是赔偿性违约金还是惩罚性违约金时,首先需要考虑当事人的目的。一般而言,如果违约金明显高额,或者违约金不排斥继续履行或按法定赔偿损失支付,则可以认定为惩罚性违约金,或者至少部分具有惩罚性的约定违约金。根据《民法典》第588条的规定,违约金原则上是赔偿性的,当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违约金被推定为赔偿性。
根据是否针对特定的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可以分为概括性和具体性。概括性约定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对违约行为不作具体区分,约定凡是违约都需要支付违约金。具体性约定违约金是指当事人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所约定的违约金,例如债务不履行违约金、债务部分履行违约金、债务迟延履行违约金等。例如,针对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不适用于其他根本违约的情况。
在签署房屋购买合同时,应当明确开发商未按合同内容履行的法律责任,并根据双方设计的实际案例确定违约金的具体金额。例如,如果开发商未按规定日期交房,则应按照预期的房屋损价支付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