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5-23
不适用假释的对象包括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这些罪犯不得假释。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不管对累犯所判处的是什么刑种与刑期,对累犯不得假释。
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人,即使减刑后其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对实施了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并且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暴力性犯罪除了上述列举的几种犯罪外,还包括其他对人身行使有形力的犯罪,如伤害、劫持航空器等罪。
假释是我国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促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的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适用假释的条件如下:
适用假释的犯罪分子必须已经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已经执行10年以上的刑期。
适用假释的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监狱的规章制度,接受教育改造。通过教育、改造和学习,犯罪分子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有深刻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确实痛改前非,改恶从善,释放出狱后不会重操旧业或者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这也就是说,犯罪分子必须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危害社会。
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判处拘役、管制的犯罪分子因刑期较短,或者没有关押,不适用假释。
综上所述,适用假释的条件包括已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认真遵守监狱规章制度并接受教育改造,以及仅适用于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