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3-12-23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网上泄露他人隐私照片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根据情节的轻重,对行为人的处罚也有所不同。
如果行为人的情节较轻,即泄露他人隐私照片的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一般会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行为人的情节较重,即泄露他人隐私照片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恶劣性质,将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网上泄露他人隐私照片虽然可能不构成犯罪,但仍然会按照治安管理的条款进行处罚。因此,行为人可能会面临罚款或行政拘留的处罚。
诽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行为的对象必须是自然人。
诽谤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具体要求如下:
(1) 行为人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即诽谤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2) 行为人故意散布捏造的事实。散布方式可以是言语或文字,例如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被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实际损害。如果散布的虚假事实无法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没有特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诽谤罪。
(3) 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内容上可以知道被害人的身份,就可以构成诽谤罪。
(4)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情节严重。情节严重的表现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和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以及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
诽谤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诽谤罪的主观要件是行为人的故意。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并且希望这种损害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并散布,或者散布虚假事实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就不构成诽谤罪。
综上所述,网上泄露他人的隐私照片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通常不会构成刑事犯罪。然而,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的处罚,轻者可能会被罚款,严重者可能会被行政拘留。如果行为构成犯罪,通常会按照诽谤罪来判决,具体的处罚标准取决于不同情况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