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他人隐私放到网上是否构成犯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偷拍他人隐私放到网上是否构成犯罪?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4-24

 
425961
当前,互联网生活早已成为公共生活的一个庞大子集,这同时也给隐私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那么,偷拍他人隐私放到网上属于犯罪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隐私是指个人不愿意向社会公开的内容,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隐私必须具备合法性和秘密性,他人可以自愿放弃自己的隐私,但是我们不得侵犯别人的隐私。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民法典》人格权编对隐私的定义进行了完善,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作出了新的规定,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都属于个人信息的范围。在我国刑法中,虽然没有个人隐私罪的罪名,但与个人隐私相关的罪名是个人信息罪,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隐私。

偷拍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六项的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将受到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情节较重的,将受到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分类

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十类:

  1. 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 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 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 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 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 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 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 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 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 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赔偿考虑因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的规定,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 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 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严重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隐私权侵犯行为,除了承担法律责任外,还需要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延伸阅读
  1. 无过错方的权利要求损害赔偿
  2. 发表出轨视频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行为
  3.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4.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5. 曝光婚外情证据是否违法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工资条的隐私性质
  2. 出租屋失火的处罚依据消防法
  3.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4. 人身权的范围
  5. 家人被私闯民宅怎么处罚
  6.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7. 盗窃公私财物怎么处罚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