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一般要判几年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22
导读:1、自然人犯本罪的,一般对行为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虚假诉讼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对自然人的规定处罚。
虚假诉讼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对于虚假诉讼罪,应予追究的刑事责任如下:
自然人犯虚假诉讼罪的刑事责任
对于自然人犯虚假诉讼罪,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可以处以以下刑罚:
- 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情节严重的,行为人可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虚假诉讼罪的刑事责任
对于单位犯虚假诉讼罪的情况,单位应被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对自然人的规定进行处罚。
法律规定的相关处罚
如果虚假诉讼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司法工作人员的处罚
对于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虚假诉讼罪的情况,将从重处罚。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虚假诉讼行为的情形
以下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形:
- 提出民事起诉的行为。
- 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申请支付令,申请公示催告的行为。
-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提出反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的行为。
- 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债权的行为。
- 案外人申请民事再审的行为。
-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行为。
- 案外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债权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行为。
- 以其他手段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虚构民事纠纷,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
虚假诉讼罪是一种行为犯,不需要有犯罪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犯罪结果只是对本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如果虚假诉讼行为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对于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虚假诉讼罪的情况,将从重处罚,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