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的管辖原则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4
虚假诉讼是损害我国司法秩序并严重损害他人财产的一种恶劣行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也受到一定的地域管辖限制,那么虚假诉讼案的管辖是诉讼地还是户籍地?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刑事案件的管辖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应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主体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除了普通自然人之外,虚假诉讼罪的犯罪主体还包括单位和司法工作人员。因此,通常情况下,虚假诉讼罪应在诉讼发生地进行管辖。
管辖的具体情况
在实践中,由犯罪地法院管辖刑事案件具有以下优势:保护和勘验现场、全面搜集和核实证据、快速查明案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就近参加诉讼等。然而,对于被告人流窜作案的案件,由于主要犯罪地难以确定,被告人居住地群众更了解案情,或者可能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管辖或者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需要在被告人居住地执行,或者有其他表明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情况下,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条规定: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
虚假诉讼罪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单位犯虚假诉讼罪的,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如果虚假诉讼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行为的,将依照法律规定从重处罚。同时,根据情况,还将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