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挪用特定款物罪后会被怎样判刑?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3-09-26
导读:对直接责任人可以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挪用特定款物案件中,量刑标准和犯罪嫌疑人挪用特定款物的数额、给国家及人民群众利益造成的损失有关,如果情节非常严重,直接责任人很有可能会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刑罚确定
根据《刑法》,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判决标准如下:对于直接责任人员,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立案条件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立案条件包括:
1. 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
2. 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
3.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
4.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挪用特定款物罪审判人员的回避情形
涉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审判人员需要自行回避的情形包括:
1.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
2.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
4. 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
5.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
不能委托为涉嫌挪用特定款物罪辩护人的人
涉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辩护人不能委托以下人员:
1.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处于缓刑、假释考验期间的人;
2. 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3. 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
4.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5. 人民陪审员;
6. 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7. 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
8. 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挪用特定款物罪不属于单位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只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若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5000元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或者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都应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