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8-26
1.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
2. 如果盗窃行为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如果盗窃行为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被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通常指的是动产。但是,不动产上的附着物,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的门窗等,也可以构成盗窃罪的对象。此外,能源如电力、煤气等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在这里,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愿,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包括单位)占有。
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盗窃罪。对主体的修改是盗窃罪修改的重要内容。根据原刑法,已满14岁但不满16岁的少年犯在犯惯窃罪或重大盗窃罪时应负刑事责任。但根据本法的取消规定,这一规定被废止。
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偷盗罪侵犯的是属于他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只要盗窃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当事人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来说,在判决处罚时,会根据盗窃数额来进行判定,较轻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较重者可能面临高达无期徒刑的刑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违法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