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75岁免刑事责任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2-10-25
导读:超过75岁并不是直接免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我们国家《刑法》第17条当中明确的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情况之下,那么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进行处罚,当然的,如果是存在过失相关的犯罪情况,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并不是直接的免疫。
超过75岁的人是否免除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十七条之一的规定,超过75岁的人并不直接免除刑事责任。对于故意犯罪的75岁以上老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过失犯罪的老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超过75岁的人的特殊规定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宣告缓刑的条件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在宣告缓刑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老年人犯罪的规定是什么?
从打击方面来说重点是把握老年人违法犯罪的惩治尺度。尽管老年人违法犯罪后不适合拘留或收监,但不拘留不收监不等于不处罚。除了可以适用警告、罚款等其他处罚方法外,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对老年违法犯罪者给予必要的行为管束,如监护隔离、限制居住、限制从事特定活动、参加社区服务等。司法实践表明,只要刑罚的后果大于违法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发挥其预防功能和作用。给老年违法犯罪者处罚,即使是较轻的处罚,也足以防止他们再犯,并起到预防和震慑犯罪的作用。
从预防方面来说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来遏制老年人违法犯罪,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预防老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对老年人权益最大的维护。一些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过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制教育,进入老年后又被社会边缘化,他们往往观念更加偏执,更容易触犯法律。然而,现在社会的法制教育重点往往放在青少年身上,对于预防老年人犯罪的宣传教育却较为缺乏。因此,在全社会开展普法教育时,也不能忽视了曾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老人们。在当代社会中,关于责任承担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年龄因素。例如,未满14周岁的人不需要承担相关刑事责任,而超过75周岁的人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一规定在《刑法》第17条中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