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2-09-22
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一方拥有不履行抗辩权的情况如下:当一方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提供充分保证以履行合同时,应当继续履行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一)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 丧失商业信誉;
(四) 其他可能导致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当事人如果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将承担违约责任。
抗辩权是指权利人用来对抗他人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的主要作用是防御,而不是攻击,因此必须有他人的请求才能行使抗辩权,如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履行抗辩权、先诉抗辩权等。抗辩权与请求权处于对立的地位,但存在抗辩权并不意味着请求权不存在或没有根据。
抗辩权具有以下特征:
(1) 主要针对请求权;
(2) 有效地阻止请求权,从而可以拒绝履行义务;
(3) 并非否定相对人的请求权,也不会改变或消灭相对人的权利(与形成权不同)。
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权利人无法直接支配请求权的客体,必须通过义务人的行为或不作为来实现其权利。请求权是联系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纽带,实体法上的请求权与程序法上的请求权相互关联。
请求权具有以下特征:
(1) 权利利益必须通过义务人的给付来实现;
(2) 权利的作用是通过请求来实现,而不是支配;
(3) 权利的效力不具有排他性;
(4) 权利的效力具有平等性。
抗辩权主要用于对抗相对当事人的请求权,而请求权是要求对方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在同一合同中,这两种权利可以说是相对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抗辩权并不完全否定对方的请求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这一点。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