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6-15
房屋抵押是一项民事行为,当事人在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的情况下,通过真实的意思表示达成抵押合同。只要抵押合同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无论是否公证,房屋抵押都是有效的。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规定,对于抵押不动产,包括根据该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从登记时开始产生。
1. 个人房屋抵押合同公证
个人房屋抵押合同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公证申请,依法证明房屋抵押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非讼行为。房屋抵押权的成立需要进行登记。
2. 公证申请及材料提交
当事人希望办理房屋抵押合同公证时,首先需要填写公证申请表,并向公证机构提交相关必备材料或文件。公证机构受理后,应认真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房屋抵押主体资格证明(如居民个人身份证明书及代理证书、法人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等)、抵押物的状况(如名称、数量、质量、所在地、权属状况等)、房屋抵押合同、抵押物清单、房屋共有人同意抵押的书面证明、主债权合同、有关政府部门准许抵押批文等。
3. 公证程序
公证机构在受理后会进行公证笔录的记录,并认真审查当事人提交的材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以及抵押物的价值和权利状况、抵押权的实现方式和违约责任等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房屋抵押行为的特性,公证机构可能还会要求当事人提交其他相关文件或材料。
此外,双方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对于利息支付的约定不能违反相关规定,即约定的利息不得高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
公证费用方面,目前按借款金额的千分之三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