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东西不归还是什么罪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5-30
对于捡到东西拒不归还的当事人,可能构成侵占罪,具体的量刑处罚标准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关于捡东西不归还是什么罪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捡拾他人财物不归还的法律责任
一、构成侵占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对于拾得他人财物后拒不归还的行为,可能构成侵占罪。具体的量刑处罚标准如下:
-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如果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也将依照以上规定进行处罚。
二、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不当得利成立后,受益人和受损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即形成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发生根据,而不当得利之债是不当得利的效力。
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包括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和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利益的权利。因此,不当得利的基本效力即为受损人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根据受益人是否为善意,其返还范围有所不同,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 受益人为善意时,即在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已经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所谓现存利益,不仅限于原物的固有形态,如果形态改变,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者可以代偿的,仍然属于现存利益。
- 受益人为恶意时,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当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之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返还义务也不免除。这是因为受益人明知其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却仍然置受害人的合法利益于不顾,法律对此没有加以特别保护的必要。
- 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但之后为恶意时,其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
总结以上知识,拾得遗失的物品不归还一般不构成犯罪,属于不当得利的行为。然而,如果拾得人经起诉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书,并且情节严重,将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