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2-05-23
根据以下情形确定借款的诉讼时效:
(1) 如果借款合同中有约定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为3年,计算起始时间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
(2) 如果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超过20年后,法院不再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诉讼时效中断的适用条件主要有:
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实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其特点在于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起诉、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只要这些法定事由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出现,就会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
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可以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都会产生中断的法律效力。此外,诉讼时效中断的次数没有法律限制。也就是说,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
从诉讼时效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会重新起算。因此,法定事由发生之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将被视为无效,与重新计算的时效期间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