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05-23
当借款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双方应首先选择合适的解决纠纷方式。协商解决是一种常用方法,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以后的合作,并且具有简便、迅速、经济、易执行等优点。
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协议,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合同管理机构申请调解、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处理纠纷时应及时、正确地审理案件,解决纠纷,以减少当事人的经济损失,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
借款合同规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应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因此在发生纠纷时也应尽快解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解决借款合同纠纷有一定的时效限制。根据《民法典》关于一般诉讼时效的规定,如果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后两年内没有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法院将不予保护其权利。因此,合同当事人,特别是贷款人,在借款合同纠纷发生后应及时解决,避免超过时效限制,导致胜诉权的丧失和经济损失的发生。
在担保借款合同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担保主体发生合并、分立等情况,应由变更后的当事人承担或分别承担履行借款合同的义务和享受相应权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担保主体,则应根据其担保贷款的数额确定责任承担比例,而不应互相推诿和不负责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纠纷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适合进行调解的,应先进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情况除外。
诚信缺失是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诚信缺失在借贷中主要表现为:
(1) 借款人在借款之前明知自己无还款能力,却虚报经济能力以达到借款目的;
(2) 借款人不按照借款用途使用资金,而是转借他人或用于高风险投资,如炒股、博彩或赌博;
(3) 借款人为了骗取出借人的借款,在还款期限上订立自己无法履行的约定;
(4) 借款人到期不还款,故意拖欠。
还款能力丧失是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在金融风暴或经济危机时期,许多借款人向民间借贷大量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如采矿、地产、船舶运输等,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资金链断裂,风险大幅上升,导致还款能力逐步丧失。
出借人追求高额利润也是借款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之一。出借人只考虑以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的方式收取高额利润,而没有考虑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导致本金和利息都无法得到偿还。
没有相应的担保或抵押也会导致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
借款文书不规范或干脆没有也是产生借款合同纠纷的原因之一。借款文书的不规范或缺乏明确约定导致文义含糊不清,利息约定不明确,借贷双方姓名书写不规范,借条不是借款人本人亲自书写,甚至干脆没有任何书面记录,使得借款事实的存在难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