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5-26
一、被告人基本情况
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职务、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是否被逮捕、羁押日期等。
二、辩护人和公诉人的情况
对辩护人和公诉人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三、判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
详细叙述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并引用适用的法律依据。
四、判决结果和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明确判决结果,并说明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刑事判决一经发生法律效力,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五、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判决书应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明确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案件,根据不同情况,叙述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经法院审理,被告人没有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案件,可以先概括被指控的要点,然后通过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否定指控的犯罪事实,有理有据地为被告人辩护,明确肯定被告人不具有被控告的犯罪事实。
对于证据不足,不构成犯罪性质的案件,应明确控告缺乏事实根据和证据不足的情况,并说明不能证明被告人犯罪的理由。
对于被告人行为是错误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性质的案件,即被告人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情节轻微,不被认定为犯罪的情况,应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被告人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案件,应简要叙述案情,重点说明被告人不具备刑事责任年龄或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事实和证据,并引用相关法律阐明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的理由。
对于被告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的案件,应从手段、情节、后果等方面全面具体地进行分析论证,说明其行为确实属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的范围,从而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