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04-08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时,将面临人身伤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并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例如警告、吊销执业许可证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到损害,且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过错,那么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将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给予医疗机构相应的行政处罚。轻微情节的医疗事故可能会受到警告,而严重情节的医疗事故可能会被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执业许可证。
一般情况下,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由医疗鉴定机构进行。当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提出处理申请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应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
如果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且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如果医疗事故是由医务人员的过错所导致,医疗机构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此外,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医疗机构可能会受到警告、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吊销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