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法时效的限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仲裁法律知识

劳动仲裁法时效的限制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04-01

 
217193
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的,但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1年的时效限制。关于劳动仲裁法时效的限制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劳动仲裁法时效的限制

1、时效期间的计算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引发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将不受一年的时效限制。

2、仲裁时效的中断和中止

根据前款规定,仲裁时效期间可以因以下情况中断: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在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此外,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无法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暂时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引发争议的情况,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劳动仲裁申请人年龄的限制

延伸阅读
  1. 被辞退后多长时间可申请劳动仲裁
  2. 李某与劳服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分析
  3.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没有溯及力
  4. 解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新亮点
  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突破性设计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我市一家企业成功调解涉外劳动争议案件
  2. 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天数的规定
  3.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
  4. 如何判定严重失职行为
  5. 小王酒后误事,公司索赔是否合法?
  6. 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
  7. 公务员的休假期规定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广州市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
  2. 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最新律师精编)
  3. 装修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
  4. 销售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