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怎么解决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仲裁法律知识

劳动争议怎么解决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04-09

 
216497
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可以由劳动者与工作单位协商解决,也可以由工会出面与工作单位协商解决。若劳动者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之后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关于劳动争议怎么解决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劳动争议解决方式

1. 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案件可以通过劳动者与工作单位的协商解决,也可以由工会代表与工作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劳动者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

2. 劳动争议的协商

劳动争议的协商是指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自行协商,或者劳动者请工会或其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从而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自愿达成协议,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活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有利于在平和的气氛中解决争议,防止矛盾激化,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3. 协商和解

成功协商和解后,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和解协议。需要强调的是,协商过程完全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任何一方或第三方都不能强迫另一方进行协商。如果一方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另一方仍然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解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根据第四条规定,当事人解决纠纷采用仲裁方式应当是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根据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除非仲裁协议无效。

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

1. 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时效中断和继续计算

根据前款规定,仲裁时效期间因当事人向对方主张权利、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在仲裁时效期间无法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 劳动关系终止的特殊规定

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后,劳动者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延伸阅读
  1. 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
  2. 农民工工地伤害私了协议
  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
  4. 公司注销后股东如何不承担责任
  5. 施工总包欠薪劳务工资的解决方式

社会热点热门知识

  1. 要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
  2. 宪法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
  3.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
  4.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
  5.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6. 合同仲裁之后还能起诉吗
  7. 没有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办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珠海市劳动合同范本
  2. 无锡市劳动合同范本
  3. 昆明市劳动合同范本
  4. 大连市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