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3-22
1、未成年人犯罪不会构成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在五年之内再次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期限。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受到社会的保护。因此,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非常详细。在法律中,我们采取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他们造成他人的人身损害或财务损失等一般情况,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责任,进行损失赔偿。
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犯下以下刑事罪名时才需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对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不予刑事处罚,将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进行收容教养。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一些家长担心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就业。然而,我们的法律制定了一项人性化的规定,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如果犯罪发生时未满18周岁,并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相关犯罪记录应予封存。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在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时除外。查询单位在依法进行查询时,应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情况予以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