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商事合同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流程法律知识

涉外商事合同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点击数:621 更新时间:2022-05-05

 
211603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所以,涉外商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4年。关于涉外商事合同诉讼的时效是多久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涉外商事合同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1、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所以,涉外商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4年。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四条 【国际贸易合同诉讼时效和仲裁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二、涉外合同怎么适用法律

1、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国际私法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自由选择支配合同的准据法的一项法律选择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一项古老的原则,其本身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可预见性及易于解决争议的显著优点,其在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得到肯定,其已成为目前确定合同准据法最基本的首要的原则。

2、最密切联系原则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就某一合同法律关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应适用的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法律不具体规定应适用的准据法,而是由法院在与合同关系有联系的国家中,选择一个在本质上与该合同有重大联系、利害关系最密切、选用这一法律最合理的国家的法律予以适用。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是一种新的法律选择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对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的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寻找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其给予法官以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提高了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客观性和合理性。

3、合同自体法原则

合同自体法原则是当事人明示所选择的法律,当事人没有明示选择时,根据合同的条款、性质和案件的情况推断当事人会意图适用什么法律,如果当事人意图不明确,不能通过情况推断的,合同受与其有最密切、最真实联系的法律支配。 从某种意义上讲,合同自体法原则实际上是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结合,它即肯定意思自治原则的优先地位,又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补充。

4、强制性规则必须适用原则

强制性规则,也称为“直接适用的法律”,是指那些具有强制力的,可以撇开冲突规范援引而直接适用的法律规范。该原则在合同领域的反映尤为突出,它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相反,具有直接适用的效力,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选择和减损,而是必须予以适用。

延伸阅读
  1. 个人房产抵押贷款多久放款
  2. 交通事故调解后起诉有效期是多久?
  3. 民法典中欠条上的担保人有效期可以多久?
  4.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内
  5. 商标侵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
  2. 哪些情况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3. 不予立案的理由
  4. 具有中断诉讼时效行为的情形
  5. 信用贷款的诉讼时效期的界定
  6. 财产查封的时限
  7. 交通事故赔偿金民事起诉状范文指导
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