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03-08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商处理工伤赔偿事宜。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协议书,按照协议书约定进行赔偿。
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督保障部门投诉,请求其介入处理。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任何组织或个人发现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并对属实举报提供重大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相关目录和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制定。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相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辅助器具费用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
除紧急情况外,受害人治疗工伤应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并且其各项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只有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受害人才有资格获得工伤事故医疗费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