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2-02-14
1. 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员工是否应承担单位犯罪的责任:
(1) 如果员工是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刑事责任。
(2) 如果员工只是普通员工,在犯罪行为中没有起作用或作用轻微的,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1. 对于单位故意犯罪的认定:
首先需要确定单位是否属实。对于经工商部门审批登记注册的公司,如果有证据证实实际上是特定个人出资、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且主要利益归属于该特定个人,应按照刑法上的个人犯罪论处。对于单位犯罪的意志,应考虑两个特征:一是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如果单位中的一般工作人员擅自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事后未得到领导认可或默许,应按照个人犯罪论处;二是非法利益的团体性归属。
2. 分支机构等是否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内设机构或部门没有可供罚金的财产就不认定为单位犯罪。
3. 几种特殊对象是否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1) 个人承包企业:个人承包企业能否成为刑法上的单位,应根据发包单位在被承包企业中是否有资产投入来确定。有资产投入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否则认定为个人犯罪。
(2) 名为集体、实为个人的单位:对此应认定为个人犯罪。
(3) 境外公司、企业或组织:境外公司、企业或组织能否认定为单位犯罪,关键在于是否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其存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果真实、合法,则认定为单位犯罪;反之,则认定为个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