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02-08
职务侵占罪的报案程序是向公安机关的经济侦查部门报案,由经济侦查部门对职务侵占罪进行立案侦查。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时,应当向公安机关的经济侦查部门报案。
经济侦查部门接到报案后,将对职务侵占罪进行立案侦查。侦查过程中,将收集相关证据,调查涉案人员的行为和动机,以确定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指已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有价证券等,以及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如债权。财物的形态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如厂房、电力、煤气、天然气、工业产权等。
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无论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还是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
(2) 侵占行为:指行为人对本单位财物的非法侵占行为,包括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
(3) 数额较大: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具体包括:
(1)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但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2) 公司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但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3) 非国有企业的职工,包括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
职务侵占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