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辅助人员可以同工同酬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事业单位辅助人员可以同工同酬吗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2-01-24

 
206589
在事业单位里也有辅助人员,辅助人员干的工作跟正式人员差不多,但是每个月拿到的薪资待遇却比正式人员少很多。长期如此,事业单位辅助人想要追求同工同酬,事业单位辅助人员可以同工同酬吗?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这方面详细介绍。

事业单位辅助人员的薪酬问题:同工同酬原则的适用性

一、同工同酬原则的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同工同酬原则适用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同工同酬原则要求用人单位在同种工作下,不论性别、年龄、民族、残疾、区域等差别,只要劳动者能以相同的劳动量提供不同的劳动方式,就应该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同工同酬原则的目的是确保按劳分配的原则得到贯彻,即同等劳动应该获得同等报酬。

二、事业单位辅助人员的薪酬问题

事业单位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受《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调节,而不受《劳动法》的规定限制。因此,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被认为是《劳动法》之外的人。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普遍发现派遣劳动者的工资低于用工单位同岗位正式员工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用工单位拒绝执行同工同酬原则,而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三、解决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问题的方法

1、建立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审查机制:应从劳务派遣公司的设立源头上进行监管,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并实施严格的资质审查制度。要求劳务派遣公司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具备劳动、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资格,并实行定期资质审查。2、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地衡量和评估员工的工作业绩,只有同等价值的工作才能获得同等数额的报酬。应合理调整派遣制员工的薪酬水平,完善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增长机制,缩小同类岗位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同时,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根据岗位技能科学划分岗位等级,体现按劳取酬,充分利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建立培训教育体系: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派遣员工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为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各类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推行综合技能系列培训,提高派遣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根据派遣员工的培训情况,合理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和晋升等。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解决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的问题,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延伸阅读
  1. 工资福利需兼顾社会分配公平
  2. 挪用公款罪的适用范围
  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
  4. 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5. 会计证管理办法(试行)

行政强制法热门知识

  1. 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限制及购买要求
  2. 拘留所存款的移交和管理规定
  3. 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刑罚执行和处理方式
  4. 滞纳金缴纳: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
  5. 民用飞机机组组成人员有哪些
  6. 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
  7. 刑法对单位犯罪有哪些规定
行政强制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