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2-01-0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一) 鉴定人不具备相应资格;
(二) 鉴定程序严重违法;
(三) 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
(四) 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如果存在上述第一项至第三项情形,鉴定人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如果拒不退还,将根据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鉴定意见的瑕疵,如果可以通过补正、补充鉴定或者补充质证、重新质证等方法解决,人民法院将不予准许重新鉴定的申请。
重新鉴定的情况下,原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司法鉴定的合法性原则是指司法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评断鉴定过程与结果是否合法和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为前提。
这一原则在立法和鉴定过程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具备规定的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执业许可证的自然人。
司法鉴定材料主要是指鉴定对象及其作为被比较的样本(样品)。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法律未作规定的专门性问题不能作为司法鉴定对象。对于司法心理测定(俗称测谎)、气味鉴别(警犬鉴定)等在我国尚未作为法定鉴定对象的问题,其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证据。此外,鉴定材料的来源(包括提取、保存、运送、监督等)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
司法鉴定的各个环节,包括鉴定的提请、决定与委托、受理、实施、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专家共同鉴定等,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鉴定的步骤和方法必须经过法律确认,是有效的。鉴定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
司法鉴定结果的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文书的合法性。鉴定文书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文书格式和必备的各项内容,鉴定结论必须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