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2-01-04
根据劳务关系中的规定,如果雇员在从事劳务活动时受到骶椎骨折等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是劳务关系主体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雇员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全文》第十一条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同时,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的,应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对于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情况,不适用该条规定。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全文》第十七条的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后,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具体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对于因伤致残的受害人,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这些费用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和后续治疗费。对于受害人死亡的情况,赔偿义务人除了应当赔偿因抢救治疗情况产生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劳务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可以是个人或单位,而劳动关系中,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如公司、企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另一方是劳动者个人。
劳务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是一种平等的法律关系。劳务方按照口头或合同上的约定提供服务,雇佣方按照合同上的约定及时支付报酬。劳务方与雇佣方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雇佣方无权管理劳务方,也没有支配劳务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劳动关系中,劳动方与雇佣方存在隶属关系,劳动方需要遵守雇佣方的规章制度、完成考勤和考核、接受雇佣方的管理、从事雇佣方分配的工作,服从雇佣方的工作安排。这是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最明显的区别。
劳务关系中,报酬一般是一次性、特殊性或阶段性的劳动完成后,雇佣方及时结佣。这种结佣方式没有规律性,但具有快速性的特点。而劳动关系中,雇佣方一般采用按月支付的有规律、定期的支付方式。
劳务关系产生的纠纷属于平等主体的双方纠纷,不管是劳务方还是雇佣方之间的纠纷,人民法院会根据民法中的法律法规进行协商调解与解决。而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是雇佣方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平等主体的双方纠纷,而是隶属关系的纠纷。人民法院在处理这种纠纷时,会根据劳动法来进行调整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