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合同当事人能否要求解除或撤销合同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2-01-01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签订合同之后发生纠纷的话,双方是可以要求解除或撤销合同的,那么不是合同当事人可不可以要求解除或撤销合同?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与此相关的内容,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非合同当事人的解除或撤销合同权利
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非合同当事人无权要求解除或撤销合同
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只有合同双方当事人才有权要求解除或撤销合同。合同外的第三人无权要求解除或撤销合同。然而,如果合同内容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该第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或者撤销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与合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才能以起诉的方式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或者撤销合同。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不能提起诉讼。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下列情形之一,合同无效:
-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因此,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通常我们提起诉讼的是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然而,如果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受到损害,该第三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确认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有明确的被告;
-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
-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的区别
合同解除和合同撤销的区别在于:
- 合同解除针对的是有效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的原因,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消除民事法律关系。合同撤销针对的是可撤销合同,合同被撤销成为无效合同,未被撤销的合同仍然有效。
- 合同解除后,法律关系被消除,但解除前已履行的部分仍然有效;合同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撤销前已经履行的部分也无效,根据无效的法律后果进行处理。
- 合同的解除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解除;合同的撤销必须由当事人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处理,不得自行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