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法律知识

担保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0-07-21

 
190085
在进行担保活动的时候一般情况都是需要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的,这样才可以确保担保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那么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这个问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担保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

担保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制度。担保通常由当事人双方订立担保合同。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担保行为的使用范围的问题,在权责担保法律的关系中,其他的不当得利之债、可以为之设立担保的民商活动很丰富。无论是担保法,还是担保法司法解释,都对担保进行全面的了解。

延伸阅读
  1. 我国商用密码标准的法律依据和制定机构
  2. 相邻关系的法律处理原则
  3.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4. 土地流转解读:法律专业术语改写
  5. 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

债的担保热门知识

  1. 借款协议
  2. 代位权的债权归属和行使条件
  3.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4. 抗辩权的定义
  5. 一、主债务人进入破产抵押人的追偿权
  6. 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谁来承担
  7. 成立债权人代位权的条件有哪些
债的担保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