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05
一名36岁的农民男子,在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发生殴斗,被他人用木棒击倒,紧急送至某中心卫生院救治。经过B超检查,初步诊断为右肾破裂、左肾轻度挫伤。由于患者在左上腹上部剧烈疼痛,伤后2小时出现肉眼血尿,输液及止血治疗无效,当晚转至县医院救治。县医院的初步诊断与卫生院一致,并决定当晚进行急症剖腹探查术,手术协议书由患者胞弟签字同意。然而,在外科副主任会诊时,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等症状,右肾区远大于原B超描记,且排出高浓度血尿,表明患者可能存在持续性出血或尿外渗。为争取抢救时间,副主任决定提前手术,并在手术协议书上加入了肾功能衰竭一项,由患者之妻签字同意。
手术中发现患者右肾极度肿大,为正常肾的3~4倍,张力很高。加之患者排出大量浓稠血尿,考虑为严重外伤内出血。由于无法止血,医生决定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诊断为右多囊肾、肾破裂。术后9小时,患者仅排尿毫升,尽管进行积极抢救,两天内排尿仍不足10毫升。由于肾衰无法控制,患者被转至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之后又转至某部医队院治疗。最终,患者在66天后死亡,死因为血透不充分,导致尿毒症终末期,呼吸循环衰竭。
患者的嫂子认为,县医院在没有对患者双侧肾进行必要检查的情况下,即将其伤肾切除,导致了严重后果,并要求赔偿23万元的损失。县医院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结论是,县医院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然而,死者家属不接受这一结论,向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了第三次鉴定的申请。经过专家鉴定会的认真讨论,省鉴定委员会仍然认为该案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是,患者家属仍然不服,委托某大学司法鉴定室对本案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结果认为县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明显疏漏,即在没有确切的急症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术前和术中没有了解左肾功能状况,全部切除右肾,导致患者术后因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而死亡。
经过三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评估,均认为该医疗纠纷不构成医疗事故。然而,患者家属仍然不满意,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委托某大学司法鉴定室对本案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结论认为县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明显疏漏,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家属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