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险人在必须在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损害法律知识

被保险人在必须在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吗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0-07-21

 
188792
购买保险的时候,要签订保险合同的,而购买人称为投保人,保险公司称为保险人,健康保险是常见的一种保险,那么被保险人在必须在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实质意义上的帮助您。

被保险人在必须在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同投保人约定,以被保险人在指定医疗机构中进行医疗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2019.12.1实行)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可以同投保人约定,以被保险人在指定医疗机构中进行医疗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

保险公司指定医疗机构应当遵循方便被保险人、合理管理医疗成本的原则,引导被保险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节省医疗费用支出,并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做好说明、解释工作。

如何收集保险理赔的材料

下面就具体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叙述如下:

1、事故类证明:可大致包括意外事故证明、伤残证明、死亡证明、销户证明等。

(1)意外事故证明。发生意外事故应准备意外事故证明。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各种各样,意外事故证明应根据事故性质由相应的监管机构出具。例如:道路交通事故应由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火灾事故应由消防部门出具事故证明;抢劫、殴打应由公安机关出具事故证明;工伤事故应由单位提供事故证明等。

(2)死亡证明。在医院内死亡的,由医院开具死亡证明;在医院外死亡的由公安机关出具死亡证明;死因不明确的应由公检法机构的法医部门出具鉴定报告;对于当事人失踪、下落不明的事件,根据相关法律,可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并出具相关文书即可。

(3)伤残证明。统一由公检法机构的法医部门出具伤残鉴定。

(4)销户证明。由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出具。

2、医疗类证明:

包括诊断证明、手术证明、门诊病历及处方、病理及血液检验报告、医疗费用收据及清单等。均可在治疗过程中从院方获得。只要平时注意收集保留。

3、受益人身份证明及与被保险人关系证明:

(1)受益人是指按保险合同或相关法律规定,受领保险赔偿金的权利人。一般持本人身份证即可证明本人身份。但在受益人不能亲自领取保险金,要求委托其他代理人受领款项时,可在当地公证处办理委托公证后,由被委托人携带公证文书及其本人身份证明,前来办理理赔手续。

(2)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关系证明。受益人受领保险金款项时,除须出具本人身份证明外,还需确认其与被保险人的关系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一般常见的“关系”有:a、夫妻关系,可提供结婚证明;b、父母关系,可提供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c、子女关系,可提供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出生证明。

延伸阅读
  1. 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2. 交通事故保险赔偿权益归属问题解析
  3. 意外事故保险怎么赔付
  4. 健康保险包括哪些
  5. 保险公司先行垫付流程

医疗纠纷热门知识

  1. 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及争议
  2. 原告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丧葬费、保险损失费等各项损失
  3.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残疾赔偿年限的计算方法
  4. 工伤保险中的报销比例
  5. 医疗纠纷实践中,病历的重要性及错误对待病历的问题
  6. 医疗事故投诉程序及赔偿方式
  7. 精神病科医疗意外及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