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08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具体来说,当身体受到伤害需要赔偿时,医疗纠纷的赔偿请求时效为一年。如果伤害是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计算;如果伤害在当时未被发现,后经检查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认之日起计算。
根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人身受到伤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从权利被侵害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时间起算。具体起算时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民事权利被侵害之日”。
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级职能部门,其职责是贯彻实施卫生方针政策,保障人民的健康。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医疗纠纷的解决是基于其职责的需要。当医疗机构和患者无法单独协商达成协议时,可以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协商。
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机关调解医疗纠纷时依据医学会作出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然而,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主要来自医疗机构,这可能导致患方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结论产生质疑。由于卫生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存在特殊关系,所以在处理该类纠纷时,无论是机构还是过程都难以使患者满意。因此,卫生行政机关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提出的调解意见有时难以得到患方的认可,从而难以成功解决医疗纠纷。
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的时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